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政策文件 >

邓和平:如何破解职业教育结构失衡难题

时间:2012-10-15 09:51来源:教育中国-中国网 作者:admin 点击:
职业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力、竞争力和现实生产力。如果说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的基本教育形制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以及优化人才结构和经济发展结构的主

     职业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力、竞争力和现实生产力。如果说“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的基本教育形制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以及优化人才结构和经济发展结构的主体形制。

  一、结构失衡的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大发展。到2009年,全国共有中职学校14401所,高职(专科)院校1215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已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愿景(董洪亮:《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强国》,http://www.sina.com.cn/,2010年10月11日)。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校内外奖学金及其减免学费和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为辅的资助体系。与此同时,国家逐步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争取尽快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免费教育。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教育结构失衡是问题的核心,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规模与比例失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需求最大的中层技术型人才群体的任务。世界上已经完成二次工业化并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25个发达国家中,中层技术人员、中初级管理人员在劳动力结构中仍然分别占50%以上的比例,而在中国仅占33%。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已达到3000多万,而其中的高职生比例只占大约1/3。从普通高教与高职教育结构看,这个倒金字塔形的比例显然失调,它既违于高等教育结构规律,也有违于社会发展的结构需求规律。“研究生好找、高级技工难求”的社会现象,正是这种结构失衡的现实写照。

  2.学校定位与学科教学失衡

  第一,学校定位失衡的显著特点是“趋同化”:科类上的热门专业趋同性;层次上的拔高“趋同性”;类型上的“综合化”趋同。三大趋同造成两大失衡:科类发展的畸轻畸重,导致热门学科结构性过剩,基础学科发展后继乏力;高教重心的非正常“上移”,导致特色性丧失,以及人才层次类型与知识技能的结构性失衡。

  第二,学科教学失衡的显著特点是学历化教学。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诸多职校并非履行真实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职能。在观念不正、投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当和实践途径不畅等内外部诸因素的复合作用下,职业教育普遍带有普通学历教育特点,职业指向不明显。

  上述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原本应该成为最大就业领域的企业,反倒成为学生退居其次的就业选择,这里面不能不说有学生知识技能结构的问题。“人找事”和“事找人”现象的同时存在,便是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的写照。

  鉴此,加强与加快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改革和改善职业技术教育结构及其正态梯形的人才培养结构,方能实现教育的最大社会效益,改善学生的求职劣势。

  二、对策与措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务院为推进职业教育开过3次会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破解。这里的问题在于,企业为何要参与职业教育?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从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看,有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和健全的社会职业教育制度法规,企业才有和职业教育发展共进退的动力,校企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才可能进入一个互动发展的轨道。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再次确定“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201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改善职业技术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完成上述任务,实现上述目标,有效破解学生就业困境,是一个需要各级政府协力、全社会携手努力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更新观念

  第一,摈弃职业教育等于低层次教育的错误观念。事实表明,任何国家要实现社会和教育的同向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发展普通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新世纪之初,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显示,面广量大的终归是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还包括短期性、社区性和实用性的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再职业化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

  国外早已把职业教育、工程教育看成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的后继实力或战略性支柱,看成是有利于社会就业的最重要教育形制。在德国,虽然总体失业率为10%,但技工失业率仅为2%;在法国,硕士学历者平均工资25万法郎,高级技工工资却高达30万法郎(《明确科学网电子杂志》,2012年总第266期)。

  但是,现在的中国家长、学校、企业和社会用人部门远没有达到上述理性,他们仍然把学术研究性教育当作人才培养的唯一正途,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比大学本科教育层次低的教育。这种非理性的认识,导致全社会在教育思想及培养制度、用人标准及机制方面的非理性,这一固执性传统认识必须以系统性社会政策、就业政策和思想工作加以更新,否则,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难以得到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纠正学校层次类型划分的传统思路。传统的学校教育分类,往往按照学术水平的高低划分,从高职院校到可以培养博士的院校,形成一个学校教育层次的“金字塔”结构。这种传统的划分认识与路径在工业化前期、中期有其合理性,因为它与社会就业结构相适应。但是,在工业化后期及其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分工与就业结构已经呈现多样化态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网格化特点。因此,全社会必须从新的视角估量以往的“金字塔”教育层次结构关系。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搭建了一个新时期从零级学前教育到六级研究生教育的国民教育流程。在高等教育阶段,该流程把高职高专与本科教育作为并列的两种类型,而非高低层次的划分,这既是对当前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的准确把握,也为改革与完善教育体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总之,更新观念的目的在于,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理性的个人发展观与社会发展观、人才观和教育观,树立行行出状元、各乐其成功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认同,从而为建构一个合理、合序、合生态法则的教育制度体系营造厚实的文化土壤与理性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是有价值的一种人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绝不是“教育的遗弃”和“学习的沦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它们都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打基础;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既使青少年养成很强的谋生能力和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同时又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2.加快建立与完善现代国民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鼓励并保护社会、民间、企业等各种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构筑科学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与类型,构筑灵活多样的各种教育形式相互转换的快捷立体通道和转换平台,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及其个人发展空间。

  第三,丰富职业技术教育学制,满足个人就业需求与社会用人需求。

  第四,加快建立“9+3”的义务和免费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纳入政府的社会公共事业服务范围。

  3.加快建设国家化的校企合作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校企结合的双元职业教育制度法规,依法办学,依法护学,使校企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和良性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严格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资格与资质认定制度,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主体的合法性、可靠性和办学条件的优异性。

  第二,建立与完善各种投入与税收政策,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优势性。比如,通过减免税或“税改费”(从上缴国家的税赋中扣除适当比例作为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政策和各项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确保企业利益和办学积极性,确保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建立健全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推进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变革。通过组建资产型、契约型、资产+契约型、参股、租赁和托管等多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模式与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化的转变,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制度。

  4.改革与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才培养流程

  第一,加强一般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结合,工学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结合,学校学习与现场实习结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人才成长的快速性、专业性与职业指向性。

  第二,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的布局结构,中等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机协调发展,系统培养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技能结构合理的多样化和实用型人才。

  第三,打造校本课程,构建职本课程,落实国家课程,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结构的多样化设置。

  第四,构建积极面向社会就业的证书式、订单式和市场需求式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市场化发展。

  第五,积极建立并完善开放融通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积极推进以工学结合、学分认证为基础,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的教育资格认定和社会就业准入制度。

  5.严格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精心打造“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第一,完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制度,允许职业院校自主聘用企业或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在职称、待遇上打破学历限制,建立并完善灵活多样的职称聘任制和协议工资制等。

  第二,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专业实践和培训制度,依托企业公司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双师型”高水平教师。

  6.建立严格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经费投资制度,依法投资,依法问责,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良好的办学资源保障

  7.建立并完善“保底不封顶”的各行各业高级技工市场化薪酬制度,提升高级技工的职业地位和薪酬待遇,以此引导全社会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引导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市场改革和发展

  一流大学固然是政府和教育界应当着力的方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以真抓实干的心劲,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实力,进而破解当前的学生保就业困局和经济保增长困局。

(责任编辑:cbppc.bcj)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