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政策文件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方如何做到“知己知彼”

时间:2019-05-22 17:53来源:网络 作者:cbppc.bcj 点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当前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加强,校企合作实践中的校企双方并没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尤其是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的差异性与内在机理的认识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当前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加强,校企合作实践中的校企双方并没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尤其是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的差异性与内在机理的认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当前“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使企业成为“双元育人”的重要载体。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也进一步强调要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如何减少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认识的局限性,增强校企合作政策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校企合作在广度、深度与精度上延展,对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意义重大。

  
  潘海生教授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机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紧扣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差异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体现了视角新颖、框架合理、观点独特、方法科学等特点。
  
  选取了校企合作研究的新颖视角。本书摈弃了以往校企合作研究立足于“学校”端的“碎片化”“经验式”“静态型”视角。以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下的技能变化作为内生性解释变量,突破了以往研究将技能视为外生性常量的局限,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的关注点从交易成本、资源论等外生性成本因素,转向于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下技能变化的内生性因素;识别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差异化行为,甄别差异化行为影响因素,剖析行为差异化内在机理,有助于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相关研究,有助于理解与把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内在规律,为切实推进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着力点。
  
  建构了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的合理框架。本书在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差异化行为识别的基础上,基于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从理论层面分析技术进步带来的技能变化导致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内生动机。在对企业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解构内生动力和关键影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投入、收益和风险构成,利用风险投资模型阐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决策机制,揭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的差异化内在机理,最终提出对策建议。
  
  凝练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机理研究的独特观点。针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实践现状,本书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同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差异化行为受到企业的个性特征、企业的技术倾向、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政府的责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既表现出一定的成本偏好性,也表现出对于技术偏好的动机。而在工资挤压效应的作用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技术偏好会对成本偏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政府政策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技术偏好产生正向影响,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偏好产生负向调节。在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或技术进步造成的风险程度增大时,企业为获取最大收益往往会不断减少成本偏好投资行为而增大技术偏好投资行为。
  
  本书运用了多学科组织行为研究的科学方法,依据技术创新水平指标划分企业类型,将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方法科学运用到职业教育领域,是职业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的创新与突破。
(责任编辑:cbppc.bcj)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