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就“教育功利化倾向影响美育”作出回复,引起网友关注。 美育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与人生发展中,的确能涵养审美情趣,培育对美好事物向往的情感,激发对美的追求的热情,甚至激发创新与创造的潜能。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但值得警醒的是,美育尽管很重要,但其在不少学校遭遇尴尬,承担美育功能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学科被视为“副科”“豆芽科”,且这些课程常常被所谓的“主科”随意挤占。
有些学校的美育也被异化,异化成只针对少数特长生的教育,异化成仅仅是吹拉弹唱的教育,异化成一些学校迎接上级各类检查的教育,异化成一种展示学校成果或者为少许“特长生”贴标签的教育。殊不知,真正的美育面向每个孩子,落实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是用以育德、启智、健体、赏心、鉴美的教育,是一种为了培养高尚、聪明、健康的人而必须实施的综合育人的教育。
美育在某些地方不被重视,一方面应该归咎于走偏的应试倾向。在分数定前程、成绩决定命运、唯升学率独大的教育话语体系中,承担学校美育教学的相应学科实难为学生增加考分、为老师赢得口碑、为学校留下声誉,受到忽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也许跟美育特长生加分有关。因为可以加分,一些学生及其家长选择走捷径,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美育的短视与功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等顶层为美育掌舵,从课程构建、师资配备、育人机制等细节为美育纠偏。此后,多个文件陆续发布,旨在引导人们重新审视和践行学校美育的育人价值。
王登峰表示,只有取消(特长生)加分,才有可能真正实施学校的体育和美育。体育和美育不再是个别优异或有特长的人才去学的,而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学的。他还表示,今年年底之前,教育部将推出相关文件加快补齐体育和美育的短板,明确学校体育和美育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从现实来看,此次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和美育特长生加分之举,将美育作为每个人一定要学、要考、要评价的内容,并在学生的升学和全面发展的评价里占到应有的地位,且将作为考核学校、考核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积极意义,破解美育被忽视这一难题或许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cbppc.bc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