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在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保持入学年龄、入学方式等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入学规则,释放更多优质学位用于就近入学,让更多孩子公平享有优质教育机会。 《意见》提出严管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行为,在延续过去“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要求的同时,还提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曲解宣传入学政策,炒作公办学校排名”“继续要求各区使用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全程实时监控每一个学生入学流程”等要求。
今年1月,北京市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特别提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隐蔽违法违规培训行为,60余家培训机构被查处。被称为“掐尖绞肉机”的北京龙校,在停办、重新开学之后,也终于选择永久性关闭,在治理校外培训行动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而在对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行为,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校外培训机构举办各类竞赛,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成为一些学校的招生依据,是刺激校外培训需求,加重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根源之一。虽然过去,教育部门明令禁止这类行为,但是学校有掐尖的冲动,家长有择校的需求,培训机构有借此牟利的欲望,虽然看上去各方需求都满足了,但是却恶化了教育生态,激化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竞争态势,让家长和孩子都不堪重负。
对此,一方面是要严格执行就近入学政策,堵住各类偏门、暗门,另一方面是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禁止违规举办各类竞赛等。针对学校与培训机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隐蔽违法行为,要明确规则,更要通过公开透明的行为,消除灰色空间,这也是“全程实时监控每一个学生入学流程”的题中之义。
不管是严格执行就近入学政策,还是取消特长生,抑或严管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行为,以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纳入属地区教委统一管理,这些政策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互为补充、协同作战,目标则是治理基础教育生态,缓解基础教育领域的过度竞争,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是缓解教育焦虑、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但优化资源配置,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难以立竿见影。因此,规范学校招生与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用政策之手按住各方的冲动需求,治理教育生态,引导社会进行理性的教育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从长远来看,政策调整会对基础教育生态重塑发挥重要作用,而诸如将取消特长生招生释放出来的优质学位用于派位入学,高中优质校招生名额更多分配到一般初中校等政策,本身也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环节。 (责任编辑:cbppc.bcj) |